课例展示 |
初中语文——《变色龙》 |
![]() |
作者:本站编辑 来源: 本站原创 发表日期: 2012-10-25 |
《变色龙》教学设计 海口九中 李丽贤 一、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《变色龙》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的一篇课文。《变色龙》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讽刺小说,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。小说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,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,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,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。批判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。小说是最能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,内容最为丰富。通过对小说的感悟,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,品味生活,感悟人生。 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日益增强。在教学中宜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,使他们学会学习、学会研究、学会合作、学会评价。 教学环境分析 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课堂实录 二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。理解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及小说的主题思想。 过程与方法 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入手,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沙皇专制下社会的腐朽黑暗。 三、教学重难点 (一)教学重点: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。 (二)教学难点:学习小说通过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。 四、教学方法、过程及整合点 (一)教学方法 让学生进行自主、合作、探究性学习,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,进行“探究式”教学,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。运用多媒体课件,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,有步骤、重点、高效达到学习目标。 五、教学过程 (一)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 导入语:请看屏幕展示的两幅人物漫画。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第一印象。导入课题。(多媒体展示两幅奥楚蔑洛夫漫画头像) 设计意图: 借助多媒体由小说主人公漫画形象直接进入课文,使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有初步的感官认知。对于后面的层层深入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开始。 (二)自学平台,整体感知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,完成学案。掌握重点字词,了解作者简介,把握课文大意,感知小说主题。 (三)品味咀嚼,深层剖析 1.梳理情节: 模拟法庭审判,再现奥楚蔑洛夫断案过程。由学习小组推荐成员陈述六次审判过程。(多媒体展示六次变化) 设计意图: 模拟法庭审判的情境设计,使梳理情节变得更加直观,富有趣味性。在学生代表陈述六次审判过程中,多媒体展示奥楚蔑洛夫六次变化的漫画图。使学生在情节的梳理中更深一层的认识人物形象的:媚上欺下、趋炎附势。把握人物善变之下的不变,并引申解析课题《变色龙》 2.分析人物 (1)语言描写 听课文片段录音,揣摩分析奥楚蔑洛夫的心理活动及其性格特点。 设计意图: 课文片段录音选取了话剧表演中的录音片段,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故事场景。结合对小说人物的分析理解,借助声媒,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。通过具体的语言,更深层次地剖析人物形象特点。 (2)细节描写 理解“军衣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。 设计意图: 此环节的设计使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。学生四人一小组的讨论学习,也充分体现生生合作的学习效果。 3.揭示主旨 结合小说三要素请学生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。 (四)迁移拓展,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课文中出现的除警官奥楚蔑洛夫之外的人物或是那只小狗,你有什么话要对奥楚蔑洛夫说? 设计意图: 让学生进入小说角色评价主人公,既可锻炼学生对作品中其他形象的把握,又能使学生很客观地谈论心中的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。课堂上发现更多的学生愿意代表文中的小狗,或者是旁观者发言。言之成理,成为课堂上的亮点。 (五)总结感悟,教师寄语 小说是一个奇妙广博的世界,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。让我们走进小说天地,认知社会,品味生活,感悟人生。 设计意图: 由一篇小说的学习,引发学生对小说的热爱,对生活的热爱。从而延展了课程学习的目标。 六、教学流程图
|